9月19日上午,東南大學2025年開學典禮在九龍湖校區舉行,萬余名本碩博新生匯聚在開闊的大草坪上。
隨著臺上寓意通往真理、開啟未來的“學術之門”緩緩打開,各院系院長(系主任)依次走出,向同學們揮手致意。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東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繆昌文,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加平,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王江舟,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樊和平走出“學術之門”,深情寄語新生。
樊和平寄語同學們,面對AI浪潮,應當有抱負成為時代的主人,無論未來是有AI、BI還是其他什么技術,都要成為任何新興技術都不能替代的“大寫的人”。
在師生們的熱切期盼中,東南大學校友、中國首位女性航天飛行工程師、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王浩澤從學術之門中走出,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。
王浩澤表達了闊別多年回到母校的激動心情,向母校師生的親切關懷和惦念表示感謝。她分享了勇挑極限、探索太空的主要情況,表示母校“止于至善”的校訓始終激勵著自己,在不懈奮斗中她做成了很多曾經以為做不到的事。
她鼓勵新生說,當你發現你的努力能夠為國家的發展增磚添瓦時,你會覺得特別幸福。她希望同學們在不遠的將來都能體會到這種幸福,都能大聲地說出“我的人生很有意義”。
開學典禮更是秒變追星現場,新生們紛紛拿出手機,用鏡頭記錄下學姐在臺上發言的高光時刻,拼搏向上的精神也在眾多學子的心中悄然扎根。
新生代表姜劉燕的發言,同樣讓現場的學子充滿共鳴。不久前參加完九三閱兵的姜劉燕是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2025級研究生,她認真地向記者表示:“從天安門到東南園,我所追尋的,從閱兵場上整齊劃一的方陣綠,變成了實驗室里求真務實的創新藍,但不變的,是我們每一位東大人‘以科學名世,以人才報國’的那一抹‘中國紅’!”
在校生代表、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唐大偉,則用“硬核”成果展現了東大學子的科研擔當。作為一名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的直博生,唐大偉長期跟隨導師洪偉教授從事毫米波芯片研究。在學校、學院以及毫米波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長期支持下,唐大偉立足芯片國產化戰略需求,參與了多項國家毫米波領域重大重點項目,累計設計了三十余款高性能芯片,參與研制了多款國際領先的通信系統,多項成果已經實現向產業界交付。
“王浩澤學姐榜樣的力量始終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,我也希望能夠像學姐那樣,在芯片領域攻堅克難,努力成為祖國的棟梁。”唐大偉滿懷憧憬地向記者表示,“東南大學賦予了我們敢做‘從0到1’原始創新的能力和底氣,每一次成長和蛻變都離不開東大完整的創新體系支撐。”對于新生來說,唐大偉也是他們心目中的榜樣力量。
典禮最后,伴隨著《我愛你東南》的旋律響起,萬名新生全體起立,鄭重佩戴起象征著“東大人”新身份的校徽,并進行集體宣誓,與東南大學這座百廿學府締結永恒的精神契約。從今天開始,他們將在這里正式開啟人生的嶄新征程。
通訊員 吳涵玉 孫艷
南京晨報/愛南京記者 萬博洋 攝影報道
攝影 杭添
編輯 王小林
原文網址:
https://cms.injcb.com/dist/newsDetail/163117